第684章徐家的热烈欢迎(第1页)
“礼部主管外交的一切相关事宜,但目前除大理寺有十几位常驻官员之外,其他方面只有七人负责。”
“如果遇到什么其他需要外交的事,礼部这边的官员根本抽不出身来。”
“外交对大明来说至关重要,这关系着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,孙儿以为,可以为与大明有往来的国家都专门设立一位使臣。”
“这样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事,也可让整个礼部的办事效率大大加快。”
“专人找专事,比如说孙儿今天需要操办一下占城的相关事宜,便可专门叫来负责占城的官员商讨此事。”
“权力经过这样一番细分,所有部门的权力都将会被稀释,从此往后皇上也不用再担心会出现权臣,权力根本就集中不到一个人身上,何谈权臣之说?”
朱元璋听后显然是已经心动了。
只不过,这改革的力度实在是有些大,肯定会遭来当朝官员们的非议。
“此事可行,只不过不能操之过急。”
“咱以为,应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来,或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来,缓慢实行,给这些官员们一个准备阶段。”
“在人选这方面,大孙你有看中的就直接提拔上来,职责划分这块一定要清晰,不然各个部门很有可能就会乱套。”
这项改革的力度确实大,当中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。
官员自然是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分散出去,到时候朝堂之上肯定又会是骂声一片。
但这不是爷孙俩该考虑的。
谁反对,杀了便是。
当今的大明,没有一个人能撼动爷孙俩的地位。
已经定下要去做的,官员们的想法其实就已经不重要了。
朱雄英见老爷子不反对,心里也放下心来。
把后世的体系搬到这一世来,很多方面其实都是行不通的。
但具体情况还是要实行了再说。
没有一项制度是刚设立出来就是完美的,大多都是要经过很多次的实践和改良才能达到符合国强的状态。
爷孙俩没考虑到的,肯定还有很多。
但这些不是问题,只需要在日后的实践过程当中多多改良下便可。
现在的官员需要负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就算是有才能的人,也有可能会应付不了差事。
久而久之,很容易便会出现懒政的现象。
翰林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