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章 少年的日记(第1页)
陛下英明。
臣也以为,如今长孙尚书在高句丽,这吏部就少了一位能够正吏治之风的官员。
士廉公一心为国,又是当朝老臣,声望极高,自当为这吏部尚书。
魏徵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了。
御史台那边的官吏们也就跟着一起,支持还在蜀中的高士廉回京上任吏部尚书。
尚书一职对于如今的朝堂而言,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了。
因为如今要在地方上建立州郡之六部官衙,处理州郡之六部相关国策。
人手也就多了起来。
六部尚书的权柄也会得到一个提升。
魏徵自然不想让这么重要的位置被世家大族所掌控。
不仅仅是他明白这一点,就是房玄龄等人也明白这一点的重要性。
只不过,房玄龄等人和世家大族多多少少也沾了一点儿关系。
他现在是没办法直接站出来了。
有了魏徵的支持,再加上武勋那边的声援。
高士廉回京上任吏部尚书一职,也就算是定下来了。
李世民又对郭安吩咐道:去把东南的奏章都呈上来!
郭安行叉手礼道:喏。
不一会儿。
不少关于淮南道、江南道、岭南道的大部分奏章,都搬到了这大殿上。
这些奏章,自然也是副本。
至于其内容,中书门下的大臣们,六部的大臣们也都可能看到过。
李世民指着这一堆的奏章,说道:这里是淮南道、江南道、岭南道三道,从年初开始到现在的奏章。
朕看了之后,也让人归纳了一下。
诸卿也可以看一看。
郭安随即拿出这一堆奏章上面的一个账簿,发给了文武百官。
大家也都浏览起来。
通过这个账簿,很快就发现,上面写着有民部、工部、吏部、礼部、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等各个官署的职责所在的内容。
并且进行了一次数据统计,三道一共有多少官吏,其中,多少官吏是蒙荫,多少官吏是老臣,多少官吏是新晋进士等。
也有着对于江南道新修建的水渠的统计,以及今年从年初解冻之后到这四月以来的开垦良田有着多少亩,以前有多少亩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