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贞观公务员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54章 双桥梁(第6页)

宦官权柄大了,就能联合起来,直接幽禁帝王,酷吏权柄再大,也是一个臣子,也要在朝堂之上的规则之内行事。

宦官乃是皇帝的身边人,若是对皇帝不满,有权势的宦官一声令下,整个皇宫差不多就是他们说了算。

除此之外,陛下应强化皇权之集中,确保国家大政方针出自圣裁,但亦需注重制衡机制之建立。

也就是平衡之术,要让帝王之术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。

如李亨、李豫、李纯都是有着明君之资,若能得到很好的教导,培养其帝王之术,自当不会皇权旁落、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!

说白了。

还是皇家教育的问题。

朱元璋应该是意识到了这一点。

所以尽心尽力教导朱标,稳固朱标太子之位,还言传身教,让他学会如何治国理政。

可以说,朱标若是不早早病死,也就没有靖难之役。

至于往后,其实也不好说。

因为朱标的正妻早逝,又再立太子妃。

朱标教不教得好朱允炆,还是未知。

不过,却也能通过朱元璋教导朱允炆,而朱允炆登基为帝之后的所作所为看得出来,怕是教不好的。

故此,朱标就算是不早早病死,他倒是顺利登基大位,当了皇帝。

大明也会有永乐之治。

但是再之后恐怕还是会绕回去,回到原本的历史长河的那个点上。

当然,也有可能不会。

谁说得准呢

就像是现在,如何解决宦官专权这个问题,李世民和陈平安都说不准。

唐朝中后期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。

从李隆基开始的宦官得权,高力士的阿谀奉承、祸乱朝纲、勾结外臣等,就存在了隐患。

再到安史之乱以后,就相当于是东汉末年的张角之乱一样,为了平定张角之乱,允许州牧招兵买马,讨伐张角。

结果,这些州牧们招兵买马之后,却纷纷拥兵自重。

安史之乱以后的武将们也是差不多,一个一个也都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。

当然,这也和皇帝软弱无能,以及胡乱操作有关系。

比如,大敌当前,李隆基却轻信谗言,直接斩杀了高仙芝等武将。

这就寒了那些武将的心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