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你要不要加入我们(第2页)
正所谓,打不过就加入。
孔颖达也就加入了弘文馆,更是受命为国子监祭酒,承认了李世民的帝王地位。
李世民拿出来的科举制度,已经非常完善了。
进士制度。
甲乙榜。
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前三甲。
文武分科。
糊名阅卷。
殿试等……。
可以说,几乎和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差不多。
不过,也有所删减和改动。
毕竟,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,是经历了唐宋时期的验证和一步一步改善加强完善得到的成果。
李世民才刚刚登基为帝,大唐也并未完全一统,北地还有一个强贼虎视眈眈。
在此情况下,不可能完全和世家门阀翻脸,也不可能大刀阔斧地对大唐现有的制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。
孔颖达之所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,也是因为这科举制度对于世家子弟来说,就是一个名正言顺地获得官职的机会。
以前,举荐制度,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依靠关系,而非凭借真才实学。
科举制度一出,那就是依靠真才实学而获得官职。
谁能去说闲话
须知道,如今这大唐读书人,其实还是仅限于名门世家呀!
寒门
寒门能够养出几个学子呢
孔颖达是为了孔家子弟,忍不住,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科举制度。
那么,明白其中深意的魏徵,便是第二人。
有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,而对于大唐而言,其实,在千年之后也有一个说法,那就是隋规唐继,也就是隋朝的很多制度,李世民都是直接拿来用,其中就包括科举制度。
只不过,贞观时期,因为能臣名将不少,文臣们大部分也都出自于名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