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就叫猫尾吧(第2页)
这件事儿,如若做好了,那就是大功劳一件。
不仅仅是功绩,自古以来,治水都是能够青史留名的功绩,是足以获得很高的政治、民间声誉的。
谁不想举荐几个人,好给自己拉几位朝堂同盟啊。
贞观时期的朝堂,确实稍有党争,那是因为根本就争不起来。
因为李世民乃是马上皇帝,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,再加上,李世民英明神武,也非常果断,深谙帝王心术,朝堂之上的官员的那点心思,他早就看透了。
第二个就是这朝堂之上的势力,在秦王府的时候,就已经形成了,然后还非常稳固。
这个稳固的基础就在于门阀世家。
高士廉、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房玄龄、王珪等文臣,哪一个不是出自于名门之家
他们不需要争什么,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,又经历了玄武门之变,有了从龙之功,只要是老老实实辅佐李世民,肯定是能善始善终,留下美名。
陈平安也很快就见到了,什么叫做唐朝的举荐制。
一个一个站出来,就好像是媒婆一样,把自己举荐的人一顿夸。
可他们所举荐的人名,陈平安是一点儿印象都没有。
什么清河六崔、晋阳三英、博陵七子等,完全就像是孝廉制,以孝廉为由,举荐官员。
好家伙。
李世民只是随口一提的话,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立即就好像是媒婆一样,对着自己举荐的人一顿夸。
谁都想要在以工代赈之中,分一杯羹。
不过,陈平安也发现,他们的举荐,也还算是合理,没敢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。
举荐的人确实是才高八斗、学富五车、满腹经纶等,到了最后,却只能是担当一个长史,负责后勤。
至于真正的治水官,其实还是要一位就算是不懂治水之道,却也能有识人之明、用人之能的人才行。
这里面,陈平安倒是听到不少有些熟悉的人,比如崔民干、韦挺、杨师道……。
这些人一听就比较靠谱。
只不过,李世民最后还是没有定下治水主官的人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