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零七章 浩荡百川流(第7页)
章流注以眼神回答,你问老子老子问谁去,问那位脑子有坑的崔仙师吗
那咱哥俩咋个办就这么干站着也不是个事啊。
不如翻阅那本册子
越来越心有灵犀的两位地仙,别说嘴上言语,都用不着心声交流,就几乎同时落座,埋头看书。
在那积翠观,老真人梁爽转头望向庭院中,一袭白衣好似从地下一个蹦跳而出,瞧见了那位女子国师吕碧笼,呦,老真人才收嫡传,又找道侣嘞。
梁爽只当耳旁风,难道那绣虎崔瀺,少年时就是这么个无赖德行回头得问问小赵。
崔东山晃着袖子,大步走入屋内,坐在女冠马宣徽对面,直愣愣盯着那个道号满月的吕碧笼。
按照虞氏王朝的秘档记载,护国真人吕碧笼,她算是半个谱牒修士出身,曾经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道观内修行,因为清心寡欲,志在求真,故而一直修出了个元婴境,她才开始外出云游,路过虞氏王朝京城时,见那积翠观是个道气浓郁的福地,便在此歇脚,得了个朝廷颁发的道牒,依旧不愿显露境界,等到乱世来临,她实在不愿眼睁睁看着虞氏国祚断绝,才违背本心,主动放弃一贯的清净修行,勉强算是大隐隐于朝,当了护国真人。
至于那座地方上的小道观,当然是真实存在的,那个虞氏藩属小国的礼部档案和地方县志,确实都有明确记载,即便那座小道观早就毁在战火兵戎之中,相信肯定也会有个女冠,名为吕碧笼。
女子国师倍感不适,只是有那个身份煊赫的老真人在场,她不敢流露出丝毫不悦神色。
一个能够肆意调侃龙虎山外姓大天师的少年郎,岂是她一个小小元婴修士能去招惹的。
崔东山一开口就让吕碧笼道心震颤,听我家先生说,你其实出身三山福地万瑶宗,是那仙人韩玉树安插在此的一颗棋子
这会儿是不是还心存侥幸,想着到了我们天目书院那边,韩玉树会为你斡旋一二比如韩宗主会授意他女儿韩玉树,暗中通过虞氏老皇帝,或是继任新君,找理由为你开脱,好在书院那边减轻罪责,最好是能够以戴罪之身,留在洛京,哪怕失去了护国真人的身份,争取保留一个积翠观观主的头衔,用你的私房钱,舍了自家嫁妆不要,再耗费个两三百年道行,也要大办几场周天大醮,好将功补过
是不是想说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
说吧,你在万瑶宗金玉谱牒上边的真名,叫什么不要把我们天目书院当傻子,我很忙的,没那闲工夫,陪你玩些小孩子过家家的勾当。
听到那个白衣少年,一个一个我们天目书院。
这个吕碧笼,直到这一刻,她才真正怕了。
梁爽境界足够,对那吕碧笼的心境起伏,洞若观火,便以心声问道:是你瞎猜的
崔东山笑答道:我可不敢贪功,是先生的猜测。我哪里想到这个冒用‘吕碧笼’身份的娘们,会这么不经骗,不打自招了。
犹豫了一下,崔东山还是与这位老真人告知一个更大的真相,之前先生与韩玉树在太平山旧址那边,有过一场各不留手的凶险斗法,韩玉树杀手锏尽出,符箓和阵法造诣极高,先生再联系洛京和青篆派的阵法,就有了个猜测。以万瑶宗擅长当缩头乌龟的行事风格,既然打定主意要创建下宗了,肯定会有吕碧笼这样的马前卒,早早出山布局,总而言之,在先生那边,这就是一条很浅显的脉络。
梁爽捻须而笑,陈小道友心细如发,明察秋毫,不随贫道当个‘天真道士’,真是可惜了。
至于陈平安跟韩玉树的那场斗法,梁爽听过就算,何况崔东山最后那句很忙,没有闲工夫,本就是故意对自己说的。
崔东山瞥了眼那个福运深厚、极有宿缘的年轻女冠,有无机会,挖墙脚撬去仙都山,反正这个马宣徽是要留在桐叶洲的,极有可能会被梁爽留在梁国某个道观,那么在自家宗门当个记名客卿,不过分。
事实上,女冠马宣徽,说是嫡传,并不严格,其实她只是梁国真人梁濠的记名弟子,却非真正能够继承梁爽衣钵的那个人。
故而与弟子马宣徽,缘来即师徒,缘散则别脉。
梁爽这一道脉,只在浩然山巅才知道些内幕,是出了名的香火凋零,实在是收徒的门槛太高,而且有条祖训不可违背。
上古天真,口口相传,传一得一。
这就意味着梁爽这一脉道统,历来都是一脉单传,师无二徒。
在这之外,又有一份极为隐蔽的玄之又玄,事实上梁爽寻找传道恩师的转世之人多年矣。
简单说来,自从第一代祖师开山,立起道脉法统,在那之后的漫长岁月里,一条传承将近万年的悠久道统,就像从头到尾只有师徒两人,只是互换师徒身份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