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7【农事】(第4页)
朱之瑜惊讶道:"贤弟不是费家子"
赵瀚解释说:"崇祯元年,北畿大旱。我的大哥被饿死,姐姐被卖了换粮,父母遭匪贼掠杀。我当时只有十岁,带着六岁的幼妹,游走于灾民之间,什么惨事没有见过我于费家,可称义子,也可称家奴。把户籍上我的名字勾掉,我就立即变成流民。"
"竟是如此。"朱之瑜难以置信。
在赵瀚接触的人里面,庞春来是坚定的造反者,徐颖是可以培养的造反者,刘子仁是能够吸收的造反者。
眼前这个朱之瑜,似乎也可试探一番。
赵瀚问道:"楚屿兄,你尝过挨饿的滋味吗"
"尝过,有段时间天天吃不饱。"朱之瑜答道。
"每天都能吃饭,你这哪是挨饿"赵瀚感觉很好笑。
朱之瑜点头说:"也对,我那不算挨饿。"
士绅大族的家道中落,跟普通人想象中不一样。
朱家最惨的时候,只剩几十个奴仆……因为灾荒,发不起工资,家奴全都跑了。
多惨啊!
就这样,族亲还来嘲讽,指着他们家说:"看,这就是清官之家。"
真的是清官之家。
朱之瑜的曾祖父,死后追赠荣禄大夫。祖父,死后追赠光禄大夫。父亲,死后追赠光禄大夫,上国柱。
连续三代都是一品官,而且又身处江南,居然只有几十个家奴。还因天灾而发不起工资,导致家奴跑得精光,这不是清官是什么
两人结伴去食堂,一边吃饭,一边聊天。
聊着聊着,赵瀚愈发觉得朱之瑜这名字耳熟,但又实在想不起来那里听说过。
浙江
赵瀚灵光一闪,忙问:"朱兄家在余姚"
朱之瑜说道:"正是。"
"朱兄的家乡,是否有一条河叫舜水"赵瀚追问道。
"你去过余姚"朱之瑜惊讶道。
赵瀚终于开心的笑起来:"没有去过,但听人说起过。"
朱舜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