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七十七章 保举(第1页)
好好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,在大朝会这样严肃的场面上,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"妇道人家",实在有些上不得台面。
可谁人都不好去纠正,只能由她去了。
下头的吴益有些吃惊。
开什么玩笑自然是不能的。
可这两桩事情之间,又有什么联系
他看了看屏风的方向,连忙往左边又走了一步,把声音也放大了些,道:"启奏太后,按功行赏,按过处罚,此乃为君之道,都水监今次在责难逃,只有处置了主事之人,才能叫朝堂为之一清,百官谨慎行事,不至于为立寸功而妄为……"
吴益说的其实并非没有道理。
然而再大的道理,也得要人去听。
杨太后把白眼一翻,骂道:"范相公从前诸多功绩,吾已是听得人说了,他才进得那都水监,人头都不曾认清!今次浚川杷不顶用,也同他没有半点关系,有功不赏,无过乱罚,难道这就是吴翰林口中的为君之道吗!"
"再说那都水监中的张瑚,自然行事有些失,然而他有心通渠,遇得祸事,却不是他之所愿,整日只想着去罚做事的人,那不做事的人,整天就知道耍嘴皮子,给人泼脏水的,难道就不去罚了吗这又是哪门子的为君之道!"
一个做太后的,竟然撩起袖子下场,帮着官员打偏架起来。
实在是前日在天庆观里,范尧臣帮自己说话的事情,杨太后还记得清楚,此时得了机会,自然投桃报李。
至于张瑚,虽然她看不惯,也不喜欢,可太皇太后前脚刚死,她后脚就处置其至亲,给天下人知道了,岂不是会戳着她的脊梁骨,说她这个儿媳妇不孝!
这些个御史,这些个官员,尤其这个吴益,好歹毒的心肠啊!
纵然要处置,也不应该急于这一时!
等到此事淡了,自然就能该贬的贬,该罚的罚。
眼下正遇得水事,还有那么多正事急事等着去做,哪一样不比在此处耍嘴皮子来得要紧
她骂了一顿,复也缓了些气过来,又道:"即便有过要罚,也当是放在后头,人总是在这一处的,哪一日不能处罚可那雨水一直在下,水事就在眼前,难道它能等着你把渠通了,把淤泥清了才来吗!"
杨太后发起火来,自然不比赵芮好商量。
先皇在时,还能以言劝之,以理说之,以势压之。可换得这个杨太后,你给她说道理,也得她听啊!
眼下杨太后初才垂帘,没有摸准她的性子之前,谁都不愿意去怵这个霉头,倒叫她扯着歪理,说了个痛快。
歇了口气,杨太后便把语气放得平和了些,道:"此事容后再议,只是那汴河清淤通渠之事,当要如何做,还请范相公快些拿出个章程来。"
她特意给范尧臣留了一点喘息的时间,叫其回去再做,不想将他逼得太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