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1章 你可不要让我失望!(第2页)
对她说了自己告别土地局里,要到下面去人第一书记,今后可能不能关照你了。
张扬也闹着要同他一起下乡工作,李翰林没同意,他虽然可以但几个人下去,但是还是没有考虑到张扬,在乡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太艰苦了,农村在李翰林的印象之中其实是男人搏击人生的地方。
他倒是想起来司机小徐,小赵表示自己愿意贴着心跟着他下乡去锻炼。小赵又把下乡的消息告诉给了办公室的小赵,小赵也表示很愿意跟着李翰林一起干点事业,小赵自己觉得年纪轻轻的在机关单位呆着,也不能进步,很难有机会的得到发展,也很想跟李局长下乡去大干一番事业。
李翰林心里就不明白了,自己都是被被下乡的干部,他们怎么就想一心跟着他干呢,就很严肃的对小赵与小徐说:“我们这次下乡,不是去享福的,而是去吃苦受累的,有可能去了这辈子都很难回城发展,你们要有个思想准备。”
两个年轻人笑道:“就是一辈子回不来我们也跟着你下乡,你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。我们其实也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好的老板,好的领导。”
李翰林道:“我是个好领导吗?”
“嗯,李局长,你是的,我们敬重你的人格魅力,相信你有朝一日会有出头之日,你的才能我们很佩服,你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男人,往俗里说,你是真男人!”
李翰林道:“是吗?那好吧,你们就会跟家人交代一下,我们准备这两天就出发。”
“嗯好的,”两个年轻人像是即将上战场的战士一样,兴奋的一蹦一跳的回家准备去了。
很快,第二天,组织部副部长杨斌到土地局给全体人员开会,宣布了李翰林调离局长位置,由副局长赵刚临时接替他并主持土地局工作的决定。
会议结束之后,李翰林就被组织部杨副部长单独叫到了小会议室谈话。
杨斌说:“翰林同志,一切都准备好了吗?人选你物色好了吗?选谁跟你一起下去。“
“请组织上放心,人选我选择好了,是我们局里的小赵与小赵。一切准备工作就绪,请杨部长下达指示吧!”李翰林显示出一种豪迈道。
杨副部长就接着说:“那好,你们明天上午就可以出发了,淮土镇那边我也已经你安排好了。这封介绍信也是你的委任文件,拿着吧!好好干,希望你不要辜负市委领导对你的期望。”
李翰林坚定的说:“好的,请杨部长放心,保证圆满完成任务。
李翰林就带着小赵小赵出发了,淮土镇是淮河城市一个最为偏僻的落后乡镇,全镇的农民都是外出打工,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及儿童。社会问题尤为突出,工作很难开展。一直以来村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,也是市委市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乡镇。有加之书记镇长关系一直不和,市委领导苦于没有合适人选,不然早就把他们给调换开了。
淮河城市通往淮土镇的公路,是一个坑坑洼洼道路,路面崎岖不平。车子走在上面颠簸摇晃,晕车的人就会立刻头晕目眩,呕吐不止的,幸亏没带上张扬跟着来,否则她就惨了。
一路上,李翰林一直沉默无语,紧缩的双眉深深的陷入了沉思。这能是怎么样的一个乡镇呢?’问题,矛盾”,其根源究竟会出在什么地方呢?他不停地思考着。
通往淮土镇的道路总共不到三十公里,由于道路艰难,他们足足走了将近3个小时才算是到了淮土镇政府。
淮土镇是一个及其偏僻落后的乡镇,由于计划生育的工作抓得不好,使得这里超生现象非常严重,而且这里的百姓思想观念守旧,认为每家每户都要生儿子,不生儿子不罢休,有的人家都生了三胎四胎了,其结果还是女儿,就那还要生,因为不生儿子不罢休。孩子一多家庭负担就加重,这样一来就形成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现象,所以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就很难脱离一个“贫”字。
李翰林临来这里之前,就对这个淮土镇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。知道这是一个让很多干部一提到这里直皱眉头的老大难乡镇,在这里干工作,就很难出政绩的。
当他们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路程,艰难的来到淮土镇政府的时候,已是下午的一两点钟了。他们的那辆车子上甩的都是泥巴,司机小刘是一个很爱干净的小伙子,他是不能看见车子脏的,一下车就忙着清洗车辆,李翰林就跟小赵一起走进了镇政府办公室。
淮土镇政府很破旧,没有钱盖办公楼,到现在还只是两层带走廊的小楼,小楼的墙是裸露着的红砖,由于时间长久了,墙上的砖头已经被风雨侵蚀成斑驳的样子,已经不成形了。
他们就上了二楼,找到了一见上面写着“镇办室”的办公室。
李翰林就见一个戴着眼睛像是一个乡村民办教师模样的中年男人,正坐在那里看《淮河日报》。见李翰林他们进来了,就主动打招呼道:“请问你们找谁?”
李翰林道:“我们是淮河市委组织部下派来淮土镇的工作组,我叫李翰林。”
这位中年男子扶了扶鼻梁上的眼睛,脸上立刻堆上笑容道:“咿呀!你就是组织部派下来的李书记啊,欢迎欢迎,我们的王正书记说你们可能是上午到,要我做好接待你们的任务,
我还以为你们上午能到呢,结果等了你们整整一上午,我还安排了午饭,怎么走这么长时间啊!”
李翰林就笑道:“我们就是早上出发的,没戏昂到通往淮土镇的路没有一条完整平坦的道路,车子颠簸得很,一高一低的。所以一直走到下午这个时候,才来到。”
“那你们还没吃饭吧,李书记——这样吧,先到镇食堂搞点饭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