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非常权途曾家辉全文阅读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798(第1页)

朱怀笑着反问:“那我得先问问您,您认为这件事是否属于商业行为?”

朱元璋皱眉深思片刻,神色严肃地否认:“这怎么能算作商业行为呢?哪有离家的孩子不想念父母的?再者说,即便普通百姓请人带信至外地,也会赠予对方一些礼物。”

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朱元璋心中,而是普天下百姓以及达官贵族们的共识。

这怎能算作商业?

这恰恰是最受人喜爱的人际温情。

回溯战乱年代,一封家书往往需辗转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乡亲接力传递,只为向远方家人报一声平安。

试想,在这个时代,一封信件想要送达异地是多么艰难的任务?

谁能不心存感激于那些替人传递书信的使者?

即使是敌人,面对这些民间信使,也往往不会轻易伤害,因为那会失去民心。

由此看来,如果这项政策得以实施,百姓将会多么感激朱元璋?

为何朱元璋在看过朱怀的这篇策略文章后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在他考量的不仅仅是金钱利益,更有更为深远复杂的各种因素。

朱怀明白这一点后,接着说:“既然您认为这不是商业行为,那我们就有了方向。”

“至于如何实现开源,首先就需要对邮件和信函进行分类管理,比如以直隶地区为例,寄往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的信函,尽管我并不清楚确切的距离,大约是四千多里路程吧?”

朱元璋随口答道:“四千里左右。”

朱怀惊讶地看着他,显然对朱元璋丰富的地理民俗知识颇为敬佩:“那我们暂且按照四千里计算,信函在送达目的地时,肯定需要某种凭证,我们可以称之为‘邮票’。”

“每一张邮票根据其对应里程的长短,折算出相应的价格,价格不必过高,几分钱到十几文钱皆可,即便是普通的农户也能承受得起吧?”

朱元璋同意道:“确实不贵,大多数人都能接受。”

朱怀知道朱元璋最为体恤民众疾苦,既然他认为这个价格合理,那必然是真的合理。

他接着分析:“这样的话,这笔收入不就成了我们的开源资金了吗?”

然而,朱元璋皱起了眉头:“这么微薄的收入,恐怕连人力、畜力和驿站运营的成本都不够覆盖。”

朱怀轻松一笑:“那我再问您,应天府的居民人数应该有数千万吧?”